4)288 探班_文娱业的幕后大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过,这是在村里,条件有限,能洗澡已经很不错了,他倒不会过于苛求。再说了,偶尔换换风格也还不赖,至少新鲜感十足。

  “你忙完了?”

  沈亦泽问。

  杨九安摇摇头:“他们还在拍。”

  “那你怎么就跑出来了呢?”

  “我跟他们说你今天要来,他们就让我提前收工了。”

  “这样不好吧?”沈亦泽有些愧疚,“我是不是耽误你工作了?”

  “没有的事,本来也快收工了,而且我该做的都做完了。”

  杨九安顿了顿,眉眼弯弯,笑盈盈说:“我男朋友好不容易来探一次班,我当然要陪他啦!”

  “原来我这么重要的吗?”

  “那当然了,你永远是我的最优先级!”

  沈亦泽捏捏她的小鼻子,没好气道:“又抄袭我的话,连情话都要抄,你也太敷衍了吧!”

  “那我给你来个不敷衍的。”

  “你来,我洗耳恭听。”

  他话音刚落,杨九安已经踮脚A了上来。

  一个绵长而深情的吻。

  杨九安搂着他的脖颈,略显得意地问:“怎么样,不敷衍吧?”

  沈亦泽意犹未尽地说:“挺厉害呀你现在,这水平可以出师了,我没什么可教你的了。”

  “那是!亲这么多次了,我还能没点进步?走吧,我带你进村里逛逛。”

  沿路进村,边走杨九安边为他介绍。

  张北村是张良镇下辖的最大的村,也是张良镇镇人民政府的驻地,因此村中的设施和条件要比普通村子好得多。

  拍摄团队挑选的村子,要么是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要么就是在现代化新农村建设中成绩突出,当地的特色或特产享誉全国。

  张北村是两者兼备。

  张良镇,这个镇因西汉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张良曾在境内安营扎寨而得名。

  与之相关的还有一段小小的典故。根据《鲁山县志》记载:汉高帝三年(前204年),刘邦、张良等在张良镇安营扎寨。期间,刘邦及官兵染疾,久治不愈,当地百姓奉上姜汤,服而即愈,刘邦甚爱之,即位后,便钦定张良姜为贡品。

  也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张良姜开始得到广泛的种植,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而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张良姜不仅是远近闻名的鲁山县特产,更成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以其色泽金黄、辛辣芳香、久煮不烂、药食两用的特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听完安安的介绍,沈亦泽不禁想起了《舌尖上的中国》。

  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两部纪录片有共通之处,他记得《舌尖上的中国》也有关于食材获取和介绍的部分,诸如挖松茸、挖莲藕等名场面,哪怕时至今日,仍令他印象深刻。

  安安参拍这一部纪录片的经历,对她执导《舌尖上的中国》绝对是裨益良多,沈亦泽对她的信心更足了。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夕阳晚照,暮归的老牛在地里禹禹而行,空气里还弥漫着昨夜残留的硝烟味,远处隐隐传来爆竹声声,偶尔有三五成群的村中孩童互相追逐着跑过,将手里的摔炮扔得劈啪作响。

  杨九安看着那些笑闹的孩童,颇有些怀念地说:“我以前也是他们中的一员,但我们那时玩的炮仗厉害多了,丢河里能把鱼炸起来,我表哥以前经常带我去河里炸鱼,不过现在好像不允许了……”

  沈亦泽牵着她柔软的小手,静静听她述说。

  杨九安常跟他说她的过去,那在当时看来不甚美好,现在回忆起来却格外温馨格外自由的小时候。

  她有时也会问起他的过去,每当这时候,他都会沉默一阵,最终仍不得不说起那并不属于他的回忆。

  谎话说多了就会变成真的。

  他忽然想起《寻梦环游记》,想起那个温暖又动人的故事,想起那句“当一个人不再被人记得,那便是那个人彻底死去的时候”的台词。

  也许在将来的某一天,他会彻彻底底变成沈亦泽,而当他忘了自己,那这世上,也就再无庄逸。

  他以前从没考虑过这个问题,但自从和安安在一起后,他越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

  至少在安安的心里,他想以他原本的样子活着。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