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三百四十七章 定居与归化_明末之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东升城东面,有三百里远的石钏一带的巨大煤矿,因为冬季马上来临,李啸需要开采足够的煤块,来保证军民生活取暖。

  而随着煤场的建立,在煤场附近的一块平旷土地上,诸如砖厂、木材加工厂,采石场,水泥厂,石灰厂等基础工业,也纷纷建立起来。

  这些工厂成立后,自然开始大批招收工人,筹备生产。而兴建这些工厂,其功用除了是为了保证军民百姓的生产生活外,还有一个李啸特别看重的原因。

  因为,他知道,在虾夷岛如此漫长寒冷的冬季里,如果那些成年劳力长期无事可做,天天猫冬窝缩在家里,其实也是一种巨大的人力浪费。如果能把多余的劳动力,安排到工厂中做活的话,一来可让这些劳动力产生更大的价值,为猛虎军创造效益。二来可以他们得到更多的收入,从而补贴家用,让家庭生活更加宽裕。

  按李啸的意见,吴亮参考台湾工厂的标准,给各个工厂安排的薪资标准十分丰厚,厂长之类的总负责人,李啸慷慨地给了他们每月8两的薪资,下面分部负责的工匠头目,则是每人4两,而各名普通干活的工人,都是每人每月两银子,哪怕最低层的学徒工,也有每月两银子的收入,并且包吃包住。

  刘大柱回家后,立即向家人告诉这个消息,一家人经商议后,便决定,让大柱二柱兄弟俩,明天去厂子里应聘做工,多挣点钱补贴家用,家里只留下老娘、妻子陈氏,以及还未成年的三柱和丫儿守家便可。

  第二天,刘大柱进了煤矿做洗煤工,之所以来煤矿,是因为刘大柱考虑到明年开春后便要回家种地,而煤矿招收大批临时工,他便选择到煤矿干活,以方便随时辞工。

  而他的弟弟刘二柱,则进了水泥厂,从学徒工干起,并与工厂签了长约。与一心想着在家里种地的大哥不同,二柱在心里想得更多的是,要学好技术,以后也能当个工匠头目,自已出人头地的人生理想,便算是实现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这个平凡的刘氏家族,已与其他的汉族移民们一样,有如一颗来自中华的种子,在虾夷这块荒凉偏远的土地,生根,发芽,抽枝,长叶,也许终有一天,它将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在汉族移民们终于在虾夷安稳定居之际,那些位于虾夷岛密林深处的虾夷土著,在李啸一系列威逼利诱的条件下,与猛虎军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按李啸之计策,猛虎军对这些虾夷土著,实施打抚相结之策。大部分虾夷部落接受李啸的贸易条件,派人到李啸开摆在东升城外的榷场中,售卖兽皮,野味,牛角,玉石等物,然后来换李啸军出产的海盐,呢绒,铁器、布匹等必需的生活物品。

  当然,也有极少数虾夷部落,对猛虎军报以敌视的态度,他们三五成群,偷盗财货,抢掠牲畜,甚至出手伤人,给猛虎军带来了不少麻烦。

  对于这些怙恶不悛的虾夷部落,李啸的政策是,他们既然选择了与猛虎军为敌,那就皆杀无赦,所捕获的虾夷人,头颅尽皆砍下,于各山林边缘处,筑成京观,以威吓复有敢来犯者,以戒效尤。

  李啸的政策,很快就收到了效果,仅仅在两个月后,来猛虎军地盘偷袭的虾夷人已不复可见,而来与李啸军做买卖的虾夷人却越来越多。更让李啸欣喜不已的是,在今年九月底,竟有一个虾夷人部落,因在部落战争中落败,为避免被相仇的部落杀尽,竟领着全部落剩余的三百余人,请求内附。

  听到这个部落前来内附投靠,李啸抚掌大笑。

  “好,归化岛上的虾夷人,就从这个部落开始。”李啸目光炯炯地说道。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