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百四十八章 北图库页岛_明末之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黑龙江出海口之东,东面和北面临鄂霍次克海,西面隔鞑靼海峡与大陆相望,南隔宗谷海峡与日本国接壤,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此岛地形南北狭长,面积约76400平方公里,仅比北海道略小一些,其形状有如一条修长的小鱼,拥有超过6000条河流及1600个湖泊,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物产丰裕,现为俄罗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这美丽富饶的库页岛,在历史上,曾先后为唐朝、辽朝、金朝、元朝、明朝、清朝等中华朝代直接或间接统治。而在1689年(清康熙二十八年)9月7日,中俄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第一次从法律意义上,确立包括库页岛在内,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属于中国正式领土。

  只可叹,这样丰美的宝岛,引来了罗刹鬼的觊觎,1858年和1860年,侵略成性的俄国,通过《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迫使积贫积弱的晚清政府,割让包括库页岛在内的整个外满洲。后世的李啸,每次读到这样悲惨的近代历史,无不扼腕痛惜怒发冲冠。

  在明代,库页岛被明人称为“苦夷”、“苦兀”,不过李啸不喜欢这个名字,感觉太过悲情,他还是更喜欢唐代时的称呼,库页岛。

  这是因为,在唐朝时,库页二字是同属于黑龙江下游,直接受到唐朝控制的黑水靺鞨,对于岛上的费雅喀人的称呼,因而唐朝沿用了这种说法,而且这种说法,在清代又重新使用,一直作为中国对该岛的正式称呼。

  在明朝时,库页岛上,基本上是东海女真与费雅喀人两大当地土著民族居住,只在南部边缘地带,还有少数虾夷族人定居。其中的东海女真,在明末清初时分化为赫哲族,鄂伦春族等少数民族,而费雅喀人,则在近代改名为尼夫赫人。

  1409年,明朝在元征东元帅府旧地奴儿干城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在这之前,明已在黑龙江流域设卫所115个),同年明军征服苦兀,库页岛进入明朝版图。此后岛上的当地住民向明政府派出了正式的纳贡代表团。

  1412年,明朝向当地住民颁发印绶,在库页岛北部近海处设立囊哈儿卫,在中部波罗奈河流域设波罗河卫,在东部驽烈河流域设兀烈河卫,各卫下辖所,管辖当地的军事及民政事物,这些库页岛的明朝官府机构,皆隶属于奴尔干都司。

  明朝政府为了更有效的管理黑龙江下游地区及库页岛,曾先后10次派太监亦失哈出巡奴儿干地方,并于1413年在原有的一座观音堂基础上建立了永宁寺,还竖立了篆刻有《敕修永宁寺碑记》(1413)和《重建永宁寺碑记》(1433)的两块永宁寺石碑(1904年二碑被俄国劫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