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二十九章 复有何路可走_明末之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最终,这个汉奸在宁古塔郁郁而终,终生未曾返回关内,结束了可悲可耻的一生。

  惶然不安的崇祯皇帝,除了提拔兵部尚书张缙彦为兵部尚书外,又立即下召令辽东总兵吴三桂、蓟辽总督王永吉、昌平总兵唐通、徐州总兵刘良佐入卫京城外,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号召在京勋戚官僚们,踊跃为国捐助饷银,以济军饷。

  令勋戚、太监和百官助饷,可以说,是皇帝为了保命,所做的最为无奈之举。

  因为,此时明朝的国库早已囊空底净,有限的外解又由于京师在军事上陷于被包围状态,而根本无法运来。

  崇祯不是傻瓜,他当然知道皇帝不差饿兵的道理。要调这么多外地兵马入城,军饷开销一定是要保障的。不然的话,士卒不尽力御敌不说,还极可能有哗变之危险。

  只不过,心急如焚的他,很快就残酷现实,给予了连番的重击。

  皇帝首先下发圣旨,责成勋戚、太监和百官报効,以纳银三万两为上等。皇帝这道软绵绵的圣旨,让在京城的达官贵人们,纷纷嗤之以鼻,观望不动。

  皇帝见无人捐款,便宜想通过树立典型与榜样,来感动这些自私而麻的官僚们。

  他派内官徐高,密谕周后的父亲嘉定伯周奎,让他纳银十二万两,给其他臣工做个榜样。不料,周奎虽然有钱,却断不肯答应,只是让徐高回禀皇帝,说什么“老臣贫苦,安得多金?”。并且一口咬定只能捐一千两,再不能多了。

  皇帝听到自已最为信任的国丈,竟只肯捐一千两银子,心下大为不满,认为他捐得实在太少了,

  于是,皇帝亲自下旨,要求他至少拿出二万两来,这个要求,让视财如命的周奎叫苦不迭。

  周奎于是派人去向女儿周皇后求助,周后虽然十分鄙夷父亲的为人,但抹不开父女情面,只能暗中派人给周奎送去五千两。不过,为了点醒这位贪财的父亲,周后告诉他,自已的银子,并不是帮他凑数,而是求他代交给皇上,让他脸面上好看些。

  不过,周皇后这番话,周奎一个字也没听进去,在收到银子后,周奎不仅自己一个铜子不添,反将周后送来的银子扣下两千,只以三千两应命。

  周奎这种吝啬又贪婪的态度,让崇祯暴跳如雷,只不过碍于周皇后情面,他又不好对其加以实质性的处罚。于是,他想了想,决定好好羞辱一下这位当朝国丈。

  于是,便又遣司礼太监徐高前去周府,宣布周奎为国捐银,劳苦功高,特加封周奎为嘉定侯。

  见皇帝这般羞辱自已,周奎亦觉羞惭,十分不得已,便假装经多方动员之后,才凑出了五千两银子,很不情愿地捐给了朝廷。

  见周奎如何吝啬,太监徐高不由得感慨道:“老皇亲如此鄙吝,朝廷万难措手,大事必不可为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