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四十八章混吃等死_大明鹰犬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嘉靖此后再不住在紫禁城中,就是因为不想再回那伤心之地。这位陛龗下随着年纪日大,服用金丹导致身体的衰弱,尽管对臣下依然是不可一世的模样,实则已经开始在无人时考虑,自己死后会落个什么评价?

  凭心而论,嘉靖皇帝认为自己为君,虽然做了很多错事,但也并未少施善政。可照今天看来,这些文人只会盯住人的过错,而不会记住人的功勋,连苦衷都不会管。严鸿已经说明了招安徐海的重大意义,可这些文官们又如何?他们还是在不断强调徐海犯的滔天罪行。

  那么自己死后,这些清流记住的,也只会是自己的过失。若是按这帮混帐文人的逻辑,犯了错误就不能弥补,能不能将功补过还要看所谓礼仪律法的规定,那么自己做下的这些事情,岂不是会在史书上遗臭万年?

  至于利益上,嘉靖何尝又不知龗道大明朝国用不足,府库空虚,连年入不敷出,自己想盖个道观都被大臣们百般阻挠,边关劳军粮饷也屡有不济,甚至出了大同兵变的事情。

  可是这帮文官想到的办法只有节流,节流的手段也是盯住了皇帝。限制皇室开销,想方设法从皇帝的内库要钱,更有些该死的家伙把眼睛盯在了藩王身上,提出削减藩王用度,改给宝钞。宝钞在如今就是废纸,这个谁不知龗道?

  嘉靖帝虽然也用过京官发半俸等手段,与文官们折腾了几次,但是收效不大,提议削减藩王用度的奏折还是没少往自己眼前送。难道这些人不知龗道,如今藩王过的是什么日子?地方一知府已经敢于遇藩王而不避道,为官而不拜藩,到了辅国将军这个层级的人,已经有吃不饱饿肚子的。

  这些可是和自己一样,天家血脉啊。嘉靖帝甚至想过,这些文官是不是故意要逼死一部分藩王,来削弱皇家的力龗量?就如同他们拼命打击勋贵,让自己在朝堂上无人能与之颉颃一样。当然,正所谓屁股决定脑袋。嘉靖皇爷作为大明朝皇帝,作为所有皇亲国戚的领袖和核心,他自然不会关心,有多少藩王锦衣玉食,还要疯狂敛财,霸占民田民产,使平民破产;有多少藩王横行无忌,抢男霸女,甚至草菅人命。总之,这些文官的态度让他不爽,有这条就够了。

  严鸿说江南的老百姓生活无计,被迫下海通番为匪,这话确实不那么中听,让嘉靖皇帝一时发怒。但嘉靖皇帝潜意识里也知龗道,这是真话。严鸿的奏章隐隐所指,如果能开放海禁,便可以从海外藩国获得财富。这话虽然未知真假,却多少算个希望。

  而在随后,文臣们抓住这一点的疯狂攻击,却让嘉靖从感情上反过来更倾向了严鸿的一边。你们这帮喷子,逮着什么都不放过啊!严鸿虽然庸俗,好歹是在想办法出主意给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