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0章 册立太子(二)_大唐之极品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位南征善战的将才。

  不过要他出仕为殿下效力倒不是一件容易事情。

  但是殿下放心,老臣一定极力说服他。

  至于刘仁轨,老臣素闻此人颇有才能,武德初年,河南道大使、管国公任瑰有次上表论事,刘仁轨见到草稿后,只提笔改了几个字,便使所奏表章焕然一新。任傀看后,惊异不已,立即举荐刘仁轨为补息州(今河南息县)参军,后又转任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尉,目前只要一纸令书,就能把他招来。”

  李恪听完意犹未竟,有心想提起薛仁贵,又觉得薛仁贵现在还不到二十,假如自己非要在这个时候把薛仁贵拉到身边,对他不一定就是好事,相反会毁了一个人才。

  所谓名将都有不平凡的经历才会成为名将,如果薛仁贵因为提前李恪所招而失去了他的经历,就未必会有他在历史上的成就。

  所以,他暂时没有提薛仁贵。

  而王方翼岁数更小,根本没有人会注意他,自己有的是时间找到他。

  苏定方和刘仁轨的事情解决了,李恪心情轻松起来。

  他又请教了封德彝很多学问上知识,封德彝作为士族文人之首,才能非凡,给李恪一一做了解答。

  看看时间已过申时,李恪便告别封德彝。

  封德彝挽留李恪在府上用饭,李恪告诉封德彝自己出宫已久,回去太晚杨妃会担心。

  封德彝知道李恪仁孝,不再强求,便将他送到府门口才算作罢。

  卯时的长安城还笼罩在一层薄薄的夜色中,显得庄严而又大气。

  远看灯火通明的太极殿在沉睡中被映衬的富丽堂皇,显出了它作为大唐最高权力中心所应有的霸气。

  李恪走近太极殿时已经有不少文武大臣等候在太极殿前。

  其中多为绯袍者,他们多为官居五品和四品之间的三省的侍中、黄门侍郎、中常侍等,也有六部的侍郎、郎中等,更有十二卫军的中郎将、御史台的御史中丞。

  李恪从很远就扫视众人,发现没有一个是他认识的,大家看到他过来,都只是拱手行礼,然后各自三三两两的在一起窃窃私语,很少有大声喧哗的,李恪也一一回礼。

  岑文本绿色的官服在众多红色服饰中尤其显眼,当李恪走到他面前时,岑文本只是稍微拱手行礼之后,便隐身在众人之中。

  李恪知道他此举是为了不引起更多的人注意,便直接来到队伍的前面站定不语。

  其实,李恪也想在还没有早朝这段时间多认识几个大臣。

  一是,想了解下大唐中枢和各部任要职的官员以便更了解朝廷格局;二是,想多跟他们接触接触,留下一个好的影响。

  所以,他来的比较早。

  可没想到的是,这些人竟然比他还要早,更让他郁闷的是,看到一大片不认识的人之后,他忽然发现自己对于大唐朝廷是多么的无知。

  只能一个人默默的站在一边,等待自己到大唐之后第一个早朝的来临。

  很快,陆陆续续来了一班的文臣武将中的大佬们。

  像左骁卫大将军段志玄,左武卫大将军秦琼,右武卫大将军、泾州道行军总管尉迟敬德,右卫将军侯君集,左金吾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检校礼部侍郎、中枢侍郎温彦博,门下侍中、安州都督高士廉,中书令房玄龄,兵部尚书杜如晦,还有就是谏议大夫魏征。

  李恪跟来的众人都拱手一一行礼,礼多人不怪,李恪一直秉持着这样的态度,所以他对于众人都比较客气。

  其余人如李靖,李绩,柴绍等都因为平定叛乱和驻兵要塞,不能参加今天的朝会。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