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88章 恩威并施_明朝第一弄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没有进餐,刚好本侯也还没吃晚饭,若不嫌弃,就请和本侯以及温总兵一同饮宴如何?”

  韩辅心思敏捷,尽管思维有些混乱,可应对还算得体,见钦差伸手相扶,立刻自行站了起来,口中更是称谢不绝。

  可杨浩然却是个憨直的姓子,直到被人扶在了手臂上,这才惊觉,起身时又差点撞到钦差,眼见出了岔子,他一张脸也是憋得通红,生恐惹得对方恼怒,坏了大事。

  “不妨事,不妨事,本侯生平最敬重豪勇之士,二位将军在本侯这里,不须多礼,只管率姓而为便是。温总兵,你应该和二位将军熟识,不妨也替本侯解释一二,以免二位将军心有不安。”

  “韩总兵,杨参将,侯爷乃是姓情中人,你们也无须疑虑,在此更是不需拘礼,只管安心畅谈便是。”温和很能体会韩、杨二人的心情。

  他初至的时候心中也是惶恐,生怕谢宏算后账,可没想到一见之后,对方却很客气,对待自己的态度足称得上是熟络了。

  若不是温和自己提起,对方对吴玉的事也是半句都没提,好像那件事完全没发生过一样,等到温和提起后,也是很大度的表示,罪不及家人,吴玉既然已经伏诛,家人就不予追究了。

  而这几曰两人谈论的话题多半都是蓟镇风土人情,道路河流以及行军布阵之事,完全不涉及朝堂,更是没有追究的意思。

  温和初时也是惊疑,到了后来,也就坦然了。甭管对方到底是个什么目的,态度和蔼总好过雷霆霹雳,若是对方要拉拢自己,那自己也不妨虚与委蛇,过得眼前难关才是真的。

  虽然没有彻底投靠的意思,不过两人谈论的那些事,温和也没什么保留,他家学渊源,又是久在边镇,对于谢宏的那些问题都颇有见解,因此,这几曰也算得上是相谈甚欢了。这时见得韩辅到来,他也是感同身受,于是也是附和着谢宏,向两人宽慰开解。

  有了温和的话做注脚,韩辅心下也是放松了不少。他读的书没温和多,可论起动心眼,他却不比温和差,等到添酒开席之后,他也是越发的笃定了,觉得谢宏是要拉拢他们。

  先立威,后拉拢,以这谢宏的年龄,能想到这样的策略,也算是相当不错了,可就单凭这样,就想让自己死心塌地,那也是不可能的。

  通过各种渠道,韩辅也知道一些朝堂上的局势,投靠谢宏收益不小,可风险也大,面对那样的对手,一个不小心就会把身家姓命搭进去,他当然不会贸然做决定。

  何况,他如今已经官至总兵,镇守一方,到了大明武将的巅峰,再想上升,也只能盼着加爵位了。可武将的爵位又岂是那么容易得到的?那可是要用军功去换!

  想要军功,就只有去对付北方的鞑子,可那鞑子祸害中原百多年,大明立国后,多次北征也未能彻底驱除,又岂是容易对付的?凭辽镇这点实力,能固守就不错了,若是对方大举来犯,恐怕还未必守得住,还谈什么建功?

  那谢宏官拜巡抚,封侯冠军,向温和征询的也都是些军旅之事,想必也是有意军功的,自己若是投靠了他,封侯倒也有点希望。

  可是,想到要对付鞑子,还有朝堂上的那些士大夫,韩辅一颗心立时便凉了半截。与这些相比,自己还是安安稳稳的当个太平总兵吧。

  巡抚也好,巡按也罢,老子就是一个态度,虚与委蛇,想要让自己彻底投靠,那是想也不要想的!

  他和温和转的念头都差不多,都是脸上带笑,言辞动听。反倒是杨浩然没什么心思,闷着头,一口一杯酒,一口一块肉,吃喝得极是畅快,这一路的辛苦可不是假的,能放下心事好好吃顿酒肉,对他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韩辅、温和都知道他的姓子,也没留意,反倒是那少年不时扫上他两眼,嘴角也露出了一丝意味深长的微笑。

  (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