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3章 筑路安邑_长平长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把全部县官吏都集中到府中,他要与他们训话。

  从县府库中取出一些存粮,张禄一行吃过晚餐,张禄登城眺望。南面是高耸的中条山,西边是奔腾的黄河,涑水从城南流过,注入黄河。张禄不敢相信,一代雄主魏国国都所在之处,竟如此破败!

  第二天,蒲令将县中众官吏集中到县府前,约有十余人。张禄道:“臣等巡视至此,见田之不垦,城防荒疏,未解其意。愿诸公教之!”

  蒲令有些战栗,回答道:“自安邑之归也,一十八载。其间令凡十易,皆为劣。臣居此间经年,知水旱之灾,时时而至,民苦于劳,皆愿贩盐铁,而荒于力田。是臣等之罪也。”

  张禄道:“劝农力田,乡里之首要也。县当督之。今则乡里何有?”

  蒲令道:“乡里啬夫虽具,其奈乡里无人何?”

  张禄道:“焉得是理!无籍而远行,其视秦法于无物耶?既得名籍,焉得无人耶?”

  张禄拿出秦法说事,众官吏不敢再言,只得道:“臣等入乡里催促!”

  张禄道:“天日渐暖,不日即当耕种,时不待也。臣奉王命巡安邑,今当溯河而上,不日将归。愿归时,各安农亩。慎勿误之!”

  众人只得回答道:“谨喏!”

  沿涑水而上,沿途经过解、猗氏、盐池、安邑,直达曲沃。曲沃正当绛山山口,山口那边就是韩国占据的新田、绛城、唐城、翼城等晋国故都,环绕着汾水两岸,那是晋国最为繁荣的地区,田园广布,一片繁忙景象。从蒲坂到曲沃六百里,沿途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障碍,几乎只要把土夯实,就可以完工。但沿途都和蒲坂一样,城池失修,戍军不足,每座城池甚至无法征集到千人。张禄也曾像蒲坂那样,严令当地官员劝农力田。但效果都不甚佳。官员当面答应,也下乡督导,但就是难以推动。

  随行的工匠劝解道:“卿乃谋诸道,非谋诸农。但归咸阳,面告穰侯,必以法系之!又何间焉。”

  张禄摇头叹息道:”安邑之于魏也,独战于秦。而秦治之,曾不若关中小县。岂其法有偏欤?“

  从蒲坂过河后,张禄没有立即返回咸阳,而是溯河而上,到达夏阳。当初吴起在这里筑有长城,专门防御秦军,被称为河西。百年来,秦与魏在河西及周边地区反复争战,秦最终稳定地占有河西,并攻占了夏阳对面的汾阴、皮氏,占据了汾水下游地区。这大约在五十多年前。

  这里的地势明显比蒲坂那边要复杂。从汾阴修路到皮氏还好,只要沿着汾水修筑即可。但这并没有什么意义。如果沿汾水继续上溯,就又到了绛山以北的故晋地,那里现在是韩国的地盘,而且韩国在那里有坚固的防御。不调动重兵几乎无法攻克。

  汾阴和皮氏都是龙门上的两个渡口。除蒲坂外,龙门是西河两岸航渡的另一个重要渡口。当初吴起就是依靠龙门渡,从魏国后方获得战争资源,打赢了一场又一场对秦国的战争。但今天,秦国虽然占领了龙门渡,但却远离自己的后方,很难得到咸阳的及时支持。汾阴和皮氏只能是两个防御据点。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