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93章 大建设(十二)_从秦末建立千年家族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93章大建设(十二)

  桃花港

  陶瓷作坊

  “再烧!再炼!”

  新上任的工匠尚书马钧正在指挥着一众工匠炼制“琉璃”。

  几个月前,一些工匠发现矽砂可以降低陶瓷的炼制温度,随即便大规模使用矽砂来辅助炼制陶瓷。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又加入了诸如草木灰等材料来保护熔炉。

  最后……他们并没有炼制出更好的陶瓷,反而炼制出了一种透明度比较高的“琉璃(玻璃)”。

  这种琉璃比一般的琉璃更加清澈透明,同时也更加脆弱易碎。

  这个发现让刚刚靠着建造甘蔗栈道而当上工匠尚书的马钧很重视。

  他当即调动大量工匠连续好几个月每日每夜地炼制,虽然大部分都失败,但偶尔也能炼制出一些。

  他要在不断炼制中探索出这种新式琉璃的具体炼制材料和方法。

  他的许多奇思妙想都得到了王家的大力支持,比如【索道】,就已经在甘蔗岛的东西两座山头建造一个。

  不仅如此,他又在鹊桥岛(日本本州岛)的东西两面建造索道,这样一些日常物品就不用专门从海上绕路大半圈运送,而是可以直接从索道上进行运输。

  马钧版“木牛流马”也在甘蔗岛、鹊桥诸岛流行,被许多百姓喜爱。

  随着木牛流马的推广,这些岛屿上一些难以触及的深山老林也开始被开垦,大量小型种植园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山林溪谷中。

  许多退休的水手、治安兵、没能获得议会资格的桃花港市民,她们纷纷在无主的山林中开垦种植园。

  这导致海外地区对奴隶的需求量有了更大的增长,每一个小种植园主都迫切需要奴隶来为他们的种植园工作。

  鹊桥岛上一些躲进深山老林的倭人也逐渐被找出来,从此被彻底被灭绝。

  木牛流马,对于蜀汉而言只是简单的兵粮运输工具,对于王家而言,却极大地提高了对山林地区的生产力发展速度。

  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说突然就从落后变成先进了。

  它是日积月累的,这十年出现个木牛流马,十年后再出现了新式琉璃,再十年后出现个新式陶瓷,再十年后出现了更好的炼铁技术,提高了锻造温度,又十年后被某个天才发现了某个技术的原理,又几十年后,另一个天才在之前那个天才的基础上完善了技术理论,等等等等。

  这种日积月累,在十几年内看不出有什么变化,哪怕是在一两百年的时光里也看不出能带来什么改变。

  但是量变引起质变,只要这种小变化多了,积累起来以后,过上几百年时光,再回头去看,你就会发现自己的技术水平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正如王家的土地兼并,在一两年时间里看不出有什么意义,不就增加了几千亩田而已吗。

  可是,量变引起质变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