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八章:帝京篇_六朝汉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着长安的方向。

  用尽丹田之力,高呼,似乎是在诘问。

  “灰死韩御史,罗伤董博士。”

  “已矣哉,归去来。”

  “马卿辞蜀多文藻,冯唐仕汉乏良媒。”

  “三冬自矜诚足用,十年不调几邅回。”

  “汲黯薪逾积,孙弘阁未开。”

  “谁惜长沙傅,独负洛阳才。”

  伴随着追思贾谊,这场吟诵,彻底落下了帷幕。

  ……

  “韩御史……董博士……”

  “长沙傅……洛阳才……”

  台下,白子衿挺着小脑袋,白皙的脖颈,已经渐而僵硬了。

  她没有去揉,而是像一块木头似的,纹丝不动。

  身上的白色纱衣随风飘荡,粉嫩的小脸上,写满了惊愕。

  白子衿有一定的文学功底,话风突变之后的内容,多多少少有所听闻。

  尤其是阿姊嫁列侯之后,接触到的趣闻,经常分享给自己。

  此赋,涉及的汉代九卿,将至两手之数了。

  田窦之争涉及朝堂政治,她一女儿家,知道的并不多,但是,另外几个内容,却全都是耳熟能详。

  张释之成为九卿之前,汉文帝十年不曾发现其才能。

  贾谊大才,却愤愤抑郁而死。

  冯唐有才,赏识只是昙花一现,终其一生,没被重用。

  韩安国坐法抵罪之后,受狱吏田甲侮辱,喊出“死灰独不复然(燃)乎?”的慷慨激愤之语。

  董仲舒在辽东高庙之后,门可罗雀,无人问津。

  此赋,虽然简短,但所含内容,表现形式,打破了自古以来的传统。

  她在这之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况且,其读起来朗朗上口。

  与“子虚、乌有”相比,的确让人,更有读下去的欲望。

  若是把三篇文章同时摆在自己面前,自己绝对会选择这一篇。

  别无他意,只因,读起来,像是阅读《诗经》似的。

  舒爽!

  这么一看,司马相如的文章……的确存在劣性。

  原来不是大放厥词啊。

  白子衿盯着司匡的平淡无波的面庞。

  忽然,一个疑问,从无边无际的脑海中,缓慢升起。

  此人究竟是谁?

  天下,何时出了这么一个汉赋大家?

  难道是稷下的天之骄子?

  不愧是百年稷下,底蕴深厚。

  姊夫这次来稷下学习儒家学术,找对地方了!

  ……

  吟诵结束,司匡望着下方的观众。

  微微一笑,拱手作揖,什么也没说,慢悠悠的下台。

  下台之前,他给袁丁挥了挥手。

  经过高武旁边,又瞥了一眼。

  这一次,他不屑地摇了摇头,

  “井底之蛙,坐井观天,焉知天之大?天下比吾出众者,不可胜数,比司马相如文采高者,也不可胜数。”

  “人呢,要有自知之明!”

  话罢。

  没有再多说下去。

  他迈着步子,慢悠悠地走下台,袁丁与两名公羊学子紧跟其后。

  猜谜高台上,仅留尴尬万分、无地自容的高武,和跟在他身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