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七十三章 程老师(4k2)_时空过客425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刚并不以为意,类似的问题他不知道回答了多少次,已经算是驾轻就熟,所以讲起话来当然自信满满,给人一种强烈的可信任感。

  而且事实也是如此,程刚亲眼见识过所谓的工业化农场模式,美国那边什么情况就暂且不说了,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国内的平原地区也在逐渐淘汰小农经济,年轻人纷纷进城务工,不愿意再停留在农村的一亩三分地上,这就是社会的进步。

  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复杂程度要远超于所有人的想象,若是指望在没有足够的组织力情况下,简单地改变一下生产关系,就能极大促进生产力的进步,那么现实必然会站出来教做人。

  所以程刚继续说道:“但是,根据我们在赣南推广的经验,农场的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维持,才能保证生产效率超过小农模式的精耕细作。

  就目前来看,我们的根据地,一缺富有经验的基层骨干,二缺足够覆盖全域的现代化农业设备,那么全面推行农场建设就有些不合时宜,甚至可能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唯一可取的办法,就只有搞军队农场,其他地方上的农场顶多只能作为试点,一旦在缺乏准备的前提下大规模推广,我们承担不起这个代价。

  作为GC主义者,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工人阶级是最富有创造力,也是最为进步的阶级。

  但想要在一个一无所有的农业区培养出足够多的工人,可不是随意拉来一批农民,给他们贴上工人的标签,就能把事情干成的。”

  程刚说着这些的时候,脑子里也在回想过去自己犯下的那些错误,为了尽快培养起工人队伍,他难免存在急功近利的毛病,这本来也可以理解,但期间出现的种种问题,确实让人大开眼界。

  他主持的根据地建设,其实很大程度上都在模仿建国后的二元制模式,即通过工农业剪刀差将资本集中到有限的工业生产中来,同时大幅提高工人的待遇和政治地位,并不断吸收其他阶级的先进分子进入工人队伍。

  这么做的结果自然是显著的,但是其中相当粗糙的操作还是不免留下了一地鸡毛。

  打个比方,初期招收进来的人员并不一定都能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要,毕竟农业社会散漫、凌乱的作风,实在和工厂的纪律搭不上边,即便是推行了相当严苛的军训制度,也存在大量确实不适合工作的人员。

  那么这些人又要如何安置,简单地淘汰肯定是不行的,这些雇农、手工业者大多是羡慕工人阶级的地位,所以放弃了原有的土地、工作而来,没得完善的处理程序,后面群众有了顾虑就别想招收新人进来了。

  所以大概是去年年底的时候,程刚在群众调查中了解到了这个问题,这才反应过来应该设法推行相关配套措施,

  请收藏:https://m.bq90.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